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已经去世一年半的大清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盛宣怀(1844—1916),走得风风光光。为了这场葬礼,盛氏家族斥资30万大洋,出殡仪仗队长达2500多米,用了64名杠夫抬棺。
当天,整个上海几乎倾城出动,争睹这场世纪葬礼。出殡队伍所经马路,两旁的商铺全部停业,纷纷搭棚设座,收取座位票,盈利是平时的三倍还不止。
盛宣怀大出丧,成为上海富豪身后财力比拼的一个标杆。1920年代,“上海滩地皮大王”周扶九出丧,媒体有的说场面胜于盛宣怀,有的说不如。1930年代,永安公司总经理郭标出丧,上海市民普遍评价,远不及盛宣怀那次。
中国的近代工业化之路,发端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与“先轻后重”的工业化路径迥异,中国是从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开始的。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高官为代表,晚清在“自强”的口号下,自上而下对西方军事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移植。这批移植过来的军事企业,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推行的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
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工业发展模式,本质是传统官僚体制与近代工业技术结合的怪胎,其生产运营完全与市场无关。当财政变得日益困窘的时候,军工企业资本投入不足,主导的洋务派这才想到工业化、资本与市场的联系。
于是,洋务派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最早的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形式,赋予这些民用工业企业各种垄断特权。中国的工业化,由此进入最早的起飞阶段。
李鸿章被认为是中国工业化的关键人物,但实际上,他在经济事业上的成就,全赖他的幕僚盛宣怀。
28岁时,盛宣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家大型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后,他得到李鸿章的好评,年轻人的脑子就是好使。作为李鸿章的经济事业操盘手,两人紧密合作,直至1901年李鸿章去世。
在随后的30年间,盛宣怀成长为大清帝国的商业巨擘。他先后兴办、创造了10余个“中国第一”的企业,做了无数筚路蓝缕的开山工作,这其中包括:
正因为这些成就,盛宣怀在后来赢得了“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的美誉。
但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实业家,就像李鸿章所说的,盛宣怀“欲办大事,兼作高官”。终其一生,盛宣怀基本上是沿着以“办大事”作资本,从而达到“做高官”的目的的道路往前走的。
盛宣怀创办的企业,在立足之初,可以凭借国家津贴的底气,与外商同类企业进行价格战,并取得胜利,实现盈利。而必要的时候,他又可以与外国合作,以“联夷制夷”的名义,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个人的仕途升迁。
1900年,当清廷向帝国主义宣战的时候,亦官亦商的盛宣怀却没有响应最高统治者的号召,不惜一切代价投入战争之中;而是作为枢纽人物,串联起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督抚,与列强缔结了“东南互保”的和平条约。
就大清的权力中枢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叛国”行为。尽管事后迫于列强的压力,盛宣怀不仅未被治罪,还获得清廷奖赏,但是,不能因此否认盛宣怀主导“东南互保”的私心。
盛宣怀跟李鸿章还是有所不同。1911年,他领导的邮传部发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得到清廷批准。官方的理由是,川汉、粤汉铁路原由商民集资筹建,由于资金迟迟不到位,导致修路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清廷不得已决定收回商民股权,改由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修建。
可以看出来,这是盛宣怀“联夷制夷”、为我所用的习惯性招数。宣布铁路国有政策之后,他随即与英德法美银行签订了600万英镑的铁路借款合同。
然而,这一次,因为针对商民的股权赔偿计划迟迟未出台,“卖国”的谣言不胫而走,保路运动一发不可收拾,连带催生了武昌起义。
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坐拥1100多万两白银资产的巨富盛宣怀,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在遗嘱里,他将全部资产均分为两半,一半用于社会公益,一半分给子孙。
临死前,他对儿子们说,他有几个遗憾,一个是不能像其祖父和父亲一样考取功名,另一个是一生办洋务,却未曾去过欧美。
就在盛宣怀去世与风光大葬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化进入了教科书所说的“黄金时代”。据学者估计,1912—1920年间,中国工业年增长率高达13.4%。
慈禧从颐和园回紫禁城,适逢大暴雨,文武百官跪在一二尺深的积水里迎接太后,一个个被淋成落汤鸡,连七八十岁的老臣都在水里接驾。可是,太后坐在轿子里,连头都不回。张謇看后,整个人很难过,他问自己:“这种官,是有志气的人应该做的么?”
中日两国正在开战赌国运,而帝国高官匍匐在权力脚下,毫无尊严。难怪我们会打输?人都没有尊严,国家怎么有尊严?
当时流行“商战”,中国人办企业就是要和列强展开经济战,这是国家之间的隐形战争。
1895年,张謇在家乡筹办大生纱厂。过程并不顺利,招股融资极为困难,逼得他只能上街卖字筹钱。最后不得已,求助于张之洞、刘坤一等地方大员集资,历时4年,直到1899年才正式投产。
大生纱厂虽然引入官股,但官方只取官利,不参与工厂经营管理。这是张謇独创的企业模式,叫做“绅领商办”,区别于盛宣怀的“官商合办”模式。
随后的15年间,大生纱厂获净利约540万两,是一战前华资纱厂中唯一成功的大型纱厂。
作为企业家,张謇成功了,但他的理想并非办厂赚钱。他奋斗的目标是“实业救国”,希望以自己的实践,搭建起中国的工业生产体系,更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改造中国的社会基本面貌。
用他的话说,这是他毕生信奉的两个主义:经济上的“棉铁主义”,以及政治上的“村落主义”。
张謇虽然最后失败了,历史还是铭记住这位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无损于他的伟大,如果评选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我还是一定会选他。
正如胡适所说:“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张謇考中状元那年,28岁的周学熙,在安徽省乡试中考了个举人,分配到浙江当个小官。日后,周学熙成为中国北方实业崛起的扛把子,与张謇一起,被人誉为“南张北周”。
不过,两人出身截然不同。张謇来自世代务农的贫寒之家,而周学熙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乃后来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周馥。
周学熙应时而动,创办了周氏资本集团的龙头企业——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煤矿。以此为起点,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纱厂、中国实业银行、耀华玻璃公司相继成立,短短20年,他的企业已形成了一个包括重工业、轻纺工业、民用企事业及金融银行业等20余个门类的企业集团。
1912年后,周学熙更是两度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期间,他提出“振兴实业”计划,着手保护工商产业,希望从9亿元的国家预算中划拨1亿元,作为资助10种新兴事业的专款。他确信,这个计划能够实行,中国的富强就有希望。
上一次,是在清末。八国联军侵华后,英国人趁机攫取了开平煤矿的产权,周学熙十分愤慨,发誓要将之收回。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他实施了“以滦制开”策略,在开平煤矿附近,再开办一个规模大10倍的滦州煤矿,想通过价格战拖垮开平,最终达到收回的目的。
开平与滦州,两座煤矿的缠斗,是清末轰动中外的一个“商战”案例。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知识阶层已意识到国家间的经济战争关乎国之存亡,但真刀真枪与洋商正面刚,并且不落下风的,周学熙算是第一人。他因此被誉为“商战先锋”。
国不强,商不立。这是开滦商战的惨痛教训。终其一生,周学熙未能实现收回开平煤矿的心愿。
1948年,唐山解Kaiyun中国官方入口放,开滦矿务局从英商手中收归国有,周学熙却于此前一年逝世了。
15年后,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因参与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顺便把弟弟带过去留学。
自1860年代洋务运动起,中国在轻重工业的所有领域,都处于学习、追赶和填补空白的阶段。大到一艘轮船,小到一根火柴,从无到有,都希望生产出“民族工业替代品”,与洋货相抗衡。每当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抵制洋货、支持国货的呼声就特别强烈,这成为那几代实业家的压力与机遇。
1917年,范旭东创建永利制碱公司,陆续聘请了中国首个化学硕士陈调甫、哥伦比亚化学博士侯德榜等科学精英,历时将近十年,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纯碱。
期间,他用久大公司的利润,去补贴永利公司的研发,差点拖垮了久大公司,但他不后悔。英国卜内门公司一度出高价,要把永利公司收购了,范旭东很生气地说:“我搞不成碱,宁可自杀,也不出卖灵魂。”
永利纯碱研发成功后,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被大会公认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在范旭东身上,“实业救国”理念被他发挥到极致。他创办和掌管的企业,从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相反,他给企业制定了四大信条,无一涉及营收问题,而是以“为社会服务为最大光荣”。
他从不以个人在实业界的成功,去换取金钱和名利。蒋介石在1935年和1942年两次邀请他出任国民政府的部长,都被他拒绝了:“立志毕生从事实业,决不做官。”熟悉范旭东的人,都说他“非生意人,乃一理想者”。
抗战全面爆发,范旭东的事业遭遇重大抉择。他毫不犹豫,将天津、南京等地的设备,能拆的都拆了,转运到大后方复产,不能运走的,宁可沉江,也不留给日本人。
对于这些凝聚了自己二十余年心血的产业,范旭东的态度却丝毫不含糊:“宁举丧,不受奠仪。”
重庆合川人卢作孚,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这四人中,卢作孚的起点最低,他出身极其贫寒,以至于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以后都是通过自学成才、成功。
1926年,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以一条70.6吨小火轮起家,仅用10年时间便垄断了川江(长江宜昌至重庆段)航运,运输实力接近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官办的轮船招商局,成为民国最著名的“船王”。
这个以爱国为己任的实业大亨,生前却几乎一文不名。他身兼许多实业的董事长,生活却极其简朴,曾被人当面说“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他只取民生公司一份工资,其余收入一概捐赠给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
他自己在民生公司没有股份,后来还是友人凑了5000块钱,替他入股,才成为小小的股东,占股0.05%。住房是借的银行宿舍,家具是借民生公司的,以至于在自杀前留给妻子的遗书是:“把家具还给民生公司,好好跟孩子们过。”
他从来没有因为别人介绍而在公司安排进人员,无论是至亲好友还是什么人物,他都一律写上“苦无机会”加以拒绝。他的妻子到重庆市区去卖针线活儿,补贴家用,都要自己坐小轮和乘马车过去。
在宜昌大撤退中,参加抢运的船只共24艘,民生公司占了22艘,他就此制定了一个40天内完成抢运任务的计划,使得运输工作有序地进行。后来,晏阳初称这次大撤退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保住了战时中国的工业基础。
抗战后期,这两个实业巨子,不约而同在考虑战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范旭东提出战后建设中国十大化工企业,蒋介石批示“原则可行”。卢作孚撰写《战后中国究应如何建设》,指出经济要现代化、工业化,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思路。蒋介石与卢作孚面谈后,称他的经贸建议“颇有可采之处”。
然而,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不久,范旭东突发急病在重庆去世,终年62岁。
第一类,以盛宣怀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但他所创办的企业,无论何种形式,都属于官办企业。他的身份,官大于商。在他的衡量中,手中的实业,更多是其实现官场升迁的工具。
然而客观地讲,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还是必须肯定,如果没有盛宣怀一代的工业化开拓工作,就没有后来那些走得更远的实业家出现。
第二类,以“南张北周”为代表,拥有科举功名、官场背景,属于地方上的头面士绅,通常被称作“绅商型实业家”。他们与盛宣怀一代最大的不同在于,盛宣怀一生主要在追求当官,办企业仅是当官的阶梯;而“南张北周”的实业理想更纯粹,尤其是张謇,做事绝不是为了做官。
张謇还有更远大的社会抱负——改造国家。办企业只是他缔造理想型社会的一种手段。当然,这也让他名下的企业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最终功败垂成,令人扼腕。
第三类,以范旭东、卢作孚为代表的知识型实业家。根据傅国涌《大商人》一书的描述,这类实业家或是留学美日的“海归”,或自学起家,共同之处就是创业之前没有官场背景,没有从商经历,没有雄厚资本,但他们有见地、有魄力、有能力,他们的企业不是家族企业,往往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在近代企业家阶层中他们最具创造性和现代精神。
而范旭东和卢作孚们的时代悲剧,是在企业的辉煌期,遭遇了战争与国难。他们为国家打赢漫长的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恰恰是这些企业家最终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任何时代都不缺成功的企业家,但以救国为目标的企业家,才真正值得致敬。
资本可以没有国籍,但企业家有自己的祖国。在这个维度上观照,别有所图的盛宣怀与一心为国为民的张謇、范旭东、卢作孚之间,精神价值高下立判。
同类文章排行
- 海口:课桌椅变“午休床” 学生休息有保障
- yeezy380水蜜桃满天星区别V
- 被教官按在宿舍c到崩溃V
- 福建布加尼新材料全屋整装建设舒适、实用家居环境
- 西湖大学2024本科宿舍曝光:单人间独立卫浴被赞国内高校天花
- 【学生公寓床】学生公寓床尺寸大全
- @家居人 :2024请做好“拼命三郎”的准备!
- 山东俊风家具有限公司 2000 个学生宿舍木凳成交 1340
- 高校学生宿舍墙面发霉甲醛超标?暨南大学:正在跟进解决
- 寧波2024年將配午休裝備465萬套
最新资讯文章
-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2024年学员宿舍家
- 被教官在宿舍里c到崩溃 - 被教官在宿舍里c到崩溃官方老版本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学子在河南省高职教育技能大赛
- 【成考函授站】韩山师范学院肇庆教学助学点报名攻略详解
- 去加拿大留学费用需要多少钱
- 为什么很多985大学的宿舍那么破烂
-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2024教育、学校家具十大品牌类榜单成采购重要依据
- 齐齐哈尔财务密集柜生产基地+「供求网」--2025新排名一览
- 江西金旺校具有限公司召回老校长牌课桌
- 椿萱茂(百望山)老年公寓收费价格轻松掌握院内最新收标准
- 中高端学生宿舍床内外兼修的同时还得耐用-公寓床上下铺铁床学生
- 冠迪五金 适合多人的宿舍铁床有哪些类型和优势?
- 自动化学院开展寒假前走访学生宿舍及安全检查行动
- 盘点叙利亚风格宿舍 宿舍不大创造神话 一张床板用十年 人走板
- 实实在在:宿舍桌配靠背椅简约结实
- 韩泰开始批量生产使用ISCC PLUS认证炭黑的轮胎
- 昔日闲置校舍“刮”起青春怀旧风
- 60年洪学智调任吉林拜访副省长副省长惊讶:救命恩人!你来了
- 精准回应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